俗话说的好,有多大的锅就烙多大的饼。伊朗领海所处的波斯湾长约1000千米,平均宽200千米,平均水深60米,最窄处霍尔穆兹海峡宽46千米。由于受到狭小水域的限制,伊朗海军采用小而多的建设方针,以海上游记的方式保卫自家海域。为此,伊朗海军采购了大量机动灵活、善于突击的战斗小艇。而最为伊朗所看重的霍尔穆兹海峡,由于区域十分狭窄,则采用岸舰导弹封锁打击的方式予以防御,进而扼住波斯湾咽喉。
▲ 霍尔木兹海峡堪称波斯湾喉咙,两岸距离狭窄,易守难攻,是伊朗与大国进行博弈的重大筹码。
可别小瞧这支“游击队”,它的小艇战斗群机动性特强,而且艇的干舷较低,能够躲避反舰导弹,可以在己方岸舰导弹的掩护下,形成对波斯湾航道和海域的封锁和半封锁状态。这些艇既有身扛反舰导弹的导弹快艇,更有装备反坦克导弹的近距离打击快艇。它们分工明确,反舰导弹进行远程打击,而反坦克导弹则作为近身肉搏或者偷袭的利器保持着存在。
在实际作战中,伊朗海军也不乏经典战役。在2016年1月的交锋中,伊朗海军曾经生擒美国海军士兵,令人们对其战斗力刮目相看。
▲ 被俘美军的尬状,不吹不黑,这其实算不上一次海战,伊朗也从来没有想过要和美国展开一场海战,但这就是伊朗的海军策略,采取小而灵的战术和兵器,给敌人以打击。
其实,伊朗海军也不是完全不想要大型军舰。早外巴列维时代,伊朗就有着雄心勃勃的海军建设计划,为此,他们于上世纪70年代斥巨资从美国预定4艘“基德”级驱逐舰。然而事与愿违,霍梅尼大毛拉的上台令美伊迅速走向“离婚”,所以这4艘当时颇为先进的驱逐舰在伊朗已经付款的情况下被美国人给扣了,由此,伊朗建设大型海军的梦想就戛然而止了。
而这4艘令伊朗魂牵梦绕的巨舰后来去了哪儿呢?答案是中国。你没看错,就是中国!驻地在基隆港里。对,被台湾收了去!一型舰,老美两头吃,收了伊朗的钱,却在几十年后转手卖给了台湾,要说会做生意,美国官拜探花,无人敢称状元啊。
▲ 基德级驱逐舰是美国于上世纪70年代设计的大型驱逐舰,参考了自用的斯普鲁恩斯级驱逐舰,是当时比较先进的一型军舰。本来是要是为伊朗量身打造,谁知发生了革命,于是收钱不办事,最终来到了台湾。
随着局势的变化和伊朗军事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伊朗也发展了适合自身需求的大型导弹驱逐舰,其中“萨汗德”号驱逐舰就是优秀代表。
2018年12月,伊朗自行研制的“萨汗德”号驱逐舰进入该国海军服役。该舰标准排水量1300吨,满载排水量1500吨,长96米,舰上装有76毫米舰炮,防空导弹、反舰导弹和30毫米近防炮,同时上层建筑采用内倾设计,有一定隐身性能。从目前的情况看,伊朗充分吸收了俄罗斯和中国的武器系统优势,并将其融入“萨汗德”号驱逐舰身上。虽然从吨位上看,“萨汗德”号驱逐舰无论如何都称不上是一艘真正意义上的驱逐舰,但是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自己才知道,或许对于伊朗来说,“萨汗德”号的确不失为一款适合该国的海军利器。
▲ 伊朗自行研制的“萨汗德”号驱逐舰,排水量1300吨,属于轻型导弹护卫舰,规模与中国056系列相近,舰艇吸收了中俄两国技术,是伊朗海军建设的里程碑。
糸十,北京土著,喜舞刀弄枪,自幼立志国防。然天生愚笨,三十好几仍一事无成。幸得手勤,借万维为纸,兵器为墨,键盘为笔,拍砖揭瓦,口吐莲花,敲字聊以自乐。
从希腊三列桨战舰、罗马战船、维京长船到中世纪的十字军的柯克船、盖伦船和战舰,再到现代的潜艇、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和护卫舰——人类从萌芽时代造出的舢板一直到纵横四海的艨艟,历史中所出现的舰艇和船只们都吸引着历史研究者和爱好者们的眼球。本书用1200副精美的全彩插图,生动地描绘自远古时期至今,在不同时期叱咤海上的重要及著名船只,并通过对舰船数据和航行生涯的全面剖析,全方位地展示了众多著名船只的全貌。此外还对所涉及舰船的详细尺寸、吨位、性能参数、开工及下水时间、武备(限军用船只)进行了详尽描述,并对船只的服役生平和最终命运给予了简单介绍。
克里斯·马歇尔是一位军事和海洋专家,专注于研究不同类型的船只的演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