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11日,奇异果和北美同步上线了二战题材影片《绞肉行动》,而且完整无删减。
同步网络和完整上线说明这部电影上限非常低,一件如此神奇的历史事件竟然拍的那么无聊。
盟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取得胜利后准备反攻欧洲,但因为法国还驻守着几十个师的强大德军,盟军当时不足以在法国发起反攻(参考后来诺曼底登陆的规模和惨烈程度)。
所以柿子先捡软的捏,在英国主导下,盟军最终协商决定把地中海正中间的意大利西西里岛作为返攻欧洲的第一个大目标,还给登陆西西里岛起了个可爱的代号“哈士奇行动”(OperationHusky)。
当时德军大量主力被牵制在苏联,还有一大部分防守法国,北非战场又刚刚失败,再加上猪队友意大利特别能拖后腿,所以德国用来防守南欧的兵力捉襟见肘。
盟军准备主攻的西西里岛两侧还有萨丁岛和希腊,在战略意义上,西西里岛>希腊>萨丁岛。
当然德意也明白西西里岛的战略价值最大,而希腊也不得不防,所以德意也在猜测盟军到底会把进攻重点放在哪里。
不过电影里英国首相丘吉尔说,英国进攻西西里岛的决心很坚决,即便德国和意大利在这里重兵防守,付出较高的代价也要打下来。
当然,如果能让德国错误地认为主攻方向是希腊,把大量兵力调往希腊,减少真正主攻方向的压力,少牺牲、少损失,自然更好。
于是英国军方各部门配合,准备打一套迷惑敌人的组合拳,让德国以为盟军要进攻的是希腊而不是西西里岛。
而最终成功欺骗德国的“绞肉行动”是整套迷惑敌人的“巴克莱行动”中的一个子项目。
可以理解为哈士奇行动>巴克莱行动>绞肉行动,最终“绞肉行动”成功骗走了德军主力,挽救了很多进攻西西里岛盟军的生命。
整套计划听起来脑洞大开、创意十足,但没想到最终这个大胆的“绞肉行动”成功迷惑了德军。
这件真实事件既有宏大的历史背景,又有微观的曲折离奇,本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故事原型。
但2021年这个版本连流水账都没拍好,如何伪装尸体、如何投放尸体、如何让德国人相信尸体……这些本应该很精彩的谍战细节都一笔带过,反而增加了大量和主事件无关的男女搞暧昧戏,以及很多对推动事件无关的对白。
1956年的《冒充者》就是根据“绞肉行动”负责人蒙塔古自己写的书改编的,完全是亲历者的再现,感兴趣可以看看,比这个2021版更聚焦于计划本身,在某酷上可以免费观看。
奇异果同步引进的新版《绞肉行动》冗余信息太多,观感非常无聊,没有谍战片应有的紧张刺激感。
英美在二战后不断拍摄并全球发行二战题材的影片,强调自己的功绩,让很多人以为只有英美为首的盟军打赢了二战。
这方面苏联和后来俄罗斯吃了哑巴亏,虽然俄罗斯也拍过很多非常优秀的二战电影,但因为美国垄断了西方世界的电影市场,观众很少能见到俄罗斯拍的二战电影。
这些英美每年都会拍的,给自己脸上贴金的二战电影本来也没什么大不了,但鉴于目前俄乌冲突的大环境,奇异果还引进这种英美对二战贡献的影片,是不是做反了?
用“鳟鱼”命名是一种比喻,因为鳟鱼非常警惕,想钓起它就得用计策骗过它,故而得名。
看到伊恩·弗莱明这个名字,喜欢007系列的粉丝和影迷没有看错,他就是后来写出007系列谍战小说的人。
电影中伊恩·弗莱明说自己在写间谍小说,《鳟鱼备忘录》中启发“绞肉行动”的这条建议也来自间谍小说。
看来“007系列”后来的成功并不是空穴来风,一方面伊恩·弗莱明是真的热爱谍战小说,另一方面他也亲身接触过很多线的任务写的那么精彩。
影片中提到的第二个名词是“双十字委员会”(XXSystem),整个“绞肉行动”就是在“双十字委员会”中运作的。
剧本还把女秘书珍·莱斯利写成蒙塔古和乔姆利三角关系的核心,这也是全片最大的败笔。
他是英国犹太人,父母都是英国犹太上层人士,父亲是拥有巨额财富的银行家,自幼受过良好的教育,大学学的法律,战争之前是律师。
他被借调到双十字委员会工作,并因提出“绞肉行动”的雏形和参与这个行动而历史留名。
另外,电影安排凯莉·麦克唐纳饰演的女职员珍·莱斯利作为“B故事”,成为两个男人竞相追求的对象。
她被选中成了“绞肉行动”虚构军官的女友Pam,留下一张照片,从而参与了这件历史大事。
不过电影给了蒙塔古、乔姆利和珍·莱斯利之间太多的纠葛,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反而喧宾夺主影响了主事件。
电影中还提到几个重要人物,第一就是整个“绞肉行动”的关键——那个伪装成威廉·马丁少校的死者。
这位死者也被称作“从未存在过的人”,本尊叫格林多·迈克尔,是一个死在伦敦某仓库的流浪汉,因为吃了老鼠药中毒而死,无亲无故、无人认领。
当然尸体是无法拍照的,所以就像电影中所表现,蒙塔古等人也找了另外一位军官替“威廉·马丁”少校拍证件照。
冒充“威廉·马丁”少校的军官也是军情5处的,叫罗尼·里德,是蒙塔古在一次会议上发现的。
开会时蒙塔古突然发现罗尼·里德和格林多·迈克尔太像了,就让他穿上英国海军陆战队的军服为不存在的“威廉·马丁”拍了照片。
帮助蒙塔古找到合适尸体的验尸官在电影中也出现,叫班特利·珀切斯,是伦敦的一位资深验尸官,很多命案都要经他手验尸。
1943年1月班特利·珀切斯联系蒙塔古,认为格林多·迈克尔的尸体适合这次行动,并告诉他们尸体可以冻起来延长保存时间,但也最好在3个月内“使用”完,不然就会严重腐烂。
不过亚历克西斯·冯·罗恩在不知不觉参与到“绞肉行动”后一年,就受到暗杀希特勒事件的牵连而死。
1944年7月希特勒遭遇了其从政后最严重的一次暗杀,但可惜这次暗杀还是没有成功,而亚历克西斯·冯·罗恩是希特勒身边的重要幕僚之一,虽然没有直接参加暗杀,但他因为和暗杀参与者有联系而被处死。
影片中有一条暗线,就是戈弗雷少将暗中让乔姆利监视蒙塔古,理由是蒙塔古的弟弟亲近,可能是苏联间谍。
这位同样出身于巨富家庭的蒙塔古,和哥哥的志趣与人生轨迹大相径庭,他对电影艺术非常感兴趣,一开始是个影评人,后来又做了制片人,担任过希区柯克一些早期电影的制片人。
他还和苏联电影大师、蒙太奇理论的创始人爱森斯坦是好友,与苏联关系密切,并且也加入了英国。
在电影领域之外,艾弗·蒙塔古还是个乒乓球冠军和野生动物保护爱好者,他是国际乒联的创始人之一,并担任该组织主席长达数十年,还在国际动物保护协会、世界和平理事会等机构任职。
由于艾弗·蒙塔古的英国身份,以及他和苏联的密切联系,还有和很多左翼人士的友好关系,使他一直被怀疑是苏联间谍。
执行“绞肉行动”的关键一环,还有那艘将“威廉·马丁”少校尸体运到西班牙海岸的潜艇——炽天使号。
炽天使号是英国皇家海军的主力S级潜艇之一,二战期间执行过多次任务,其中“绞肉行动”是其最著名的一个任务。
库伦塔尔是阿勃维尔在西班牙最高级别的间谍之一,可以和阿勃维尔最高指挥官直接联系。
蒙塔古判断他们一定会打开“威廉·马丁”少校身上的假信件,并传递给柏林阿勃维尔总部。
但可能是迫于预算问题,无法拍摄过多西班牙场景下的故事,所以这条线索被处理得很戏谑和简化。
电影中表现了“威廉·马丁”少校,也就是格林多·迈克尔的尸体被安葬在西班牙韦尔瓦的公墓的场景。
2021年美国犹太历史保护协会在曾经保存格林多·迈克尔尸体的哈克尼停尸房也挂了一块纪念牌,用来纪念这个地方对“绞肉行动”做出的贡献。
以上是对2021年电影《绞肉行动》中一些历史细节的简单解析,真实事件中还有很多值得品味的信息,限于篇幅不做深入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