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霍巴利王》的拍摄地海德拉巴,影片上映首日电影院外纷纷排起了一公里以上的长队。很多影迷为了抢票发生争执,当地不得不派出大量警力维持秩序
《巴霍巴利王》目前在印度的票房高达50亿卢比,约合7500万美金,打破印度影史记录,观影人次过亿。
这部影片在印度如此备受推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它完全契合印度人审美的娱乐性,和史无前例的大场面加特效。
它的布景是1000个工作人员在20英亩土地上,花了200天才搭建完成的。
影片高潮戏的一个战争场面,动用了超过2000名群众演员,拍摄了120天。
印度人发挥了他们的优良传统,脑洞大开,在战争场面和武器设计上发挥了开挂般的想象力。
这场投入了空前人力物力和时间拍出来的史诗战争场面,从头到尾都会让你热血沸腾。
我想到了张飞喝断长坂坡,赵子龙救阿斗七进七出,关二爷万军从中取敌将首级。
可惜中国电影市场如此突飞猛进,古装片大制作拍了这么多,却至今也没有看到过一场真正满意的战争场景。
印度是一个对神的崇拜极其夸张的国家,像巴霍巴利王这样的传奇英雄,在他们心目中就是神。
其实巴霍巴利王已经好多了,至少大部分歌舞场面是跟剧情有直接关系的,甚至还能起到推动剧情的作用。
印度片在走向国际化的过程中,对莫名其妙的跳舞情节,其实是在做缩减和改良的。
稍微认真一些的,基本上杜绝了毫无理由突然跳上一段这种,会结合剧情甚至推动剧情的巧妙插入歌舞。
印度的社会和语言环境复杂,官方语言是英语和印地语,但几乎每个邦还都有自己的语言。
其实不是这样的,宝莱坞覆盖了北印度也就是印地语地区。而南印度电影产业同样发达,语言也更加复杂
也因为南印度语言更加复杂,地域性差异更大,但歌舞却可以打破障碍,所有人都喜闻乐见。
而电影院里空调温度是很惬意的,吹着空调看电影, 时间长一些观众会觉得物超所值。
国内电影最佳时长是90分钟左右,因为短一些的话,会在同样的时间内排出更多的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