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7日

雄心勃勃的韩国公司名为浦项制铁,作为全球最大的钢铁制造商之一,浦江之铁始终走在行业的前沿。但本世纪初,随着韩国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浦江在经营中遇到了一些困难。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国外。计划之初,浦项的目标是我国,但因为我国在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配套产业、资金和技术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所以最终还是选择了印度。据浦项官方报道,中国钢铁行业相对本土企业更具竞争力。什么意思呢?就是在中国建钢厂,竞争很激烈,而印度引进外资的热情非常高。因为当时是2004年,印度正忙着申请常任理事国。那段时间,他们疯狂的引进外资,发展经济,试图让世界认为印度很强大。2005年,浦项与印度奥里萨邦政府签署谅解备忘录,预计投资120亿美元建设年产1200万吨的大型联合钢铁生产厂。而对于浦项来说是一个长达12年的噩梦开始。在签订合同之前,浦江质铁还联合了澳大利亚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后来必和必拓突然醒悟了,决定退出。钢铁巨头塔塔受邀加入该项目。值得一提的是,塔塔也退出了。合同签订是浦项制铁和印度都很高兴,而随后项目就停止在合同阶段了。

印度这个国家很奇葩,有两个国家官方语言,22种方言,6种宗教信仰,十个主要民族和无数小民族。这些民族分散在28个邦,这导致每个邦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化甚至法律。而这些地方法律也会与印度宪法发生冲突。由于印度中央政府和奥里萨邦政府审批程序不同,浦项人几个月来一直拿着文件东奔西走。此外,印度政府的结构极其复杂,审批手续繁琐,最重要的是,印度就没有不腐败的官员。官方的手续不好办,民间的问题也难解决。对于钢铁厂等重工业项目,最难的就是征地问题。征地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只要有钱,大部分都可以解决,但在印度情况就不同了。该项目共需用地4004亿亩,其中地方政府拥有土地3566亿亩。这土地花钱贿赂各级官员,效率低一些,但仍可获批。而其438亿亩土地归当地居民所有。这些人中难免会有钉子户,而且他们是印度本土特色的钉子户。他们有想抓住机会捞钱的,有故意阻挠政府的。

本来这些东西就足以让人头疼了,印度中央政府也跟着折腾,因为钢铁厂需要使用煤炭等化石燃料,难免会释放出一些二氧化碳和有毒物质。政府提供的3566亿亩土地中,林地占3099亿亩。印度政府告诉浦项制铁必须在环保方面投资122.5亿卢比做环保。152.5亿卢比折合三亿多美元,相比整个项目的121还是可以接受的。当然,目前尚不清楚这笔钱实际上会不会用于保护环境。2005年至2007年的两年间。浦项都在各级官员和钉子家中奔走。2007年,浦江终于拿到了当地政府的土地和环境许可,与印度钢铁管理局签署了合作协议。这个管理局听起来像一个部门,事实上这是印度最大的国有钢铁公司。与他们合作后,浦项制铁只需要掏钱,让公司与各级官员打交道就容易多了。经过这些操作,到2008年,钉子户基本解决,矿山也获得了采矿权,专用港口也获批建设,预计四月份开工建设。一切似乎都在正确的轨道上,但很快事情又发生了。由于当地农民的强烈反对,政府暂时决定不批这3099亿亩林地,甚至收回了已批准的环境许可证。韩国人听后血压暴涨,没法了,就打起了官司。2009年,浦项自信的宣布不再有钉子户了,明年就可以动工。但准备在2010年开始的项目又突然停止。这一次非政府组织跳出来了。印度非政府组织委员会表示,浦项钢铁厂项目违反了印度保护当地居民和森林,因此不应批准该项目建设。韩国人的脑袋都快炸了,投资这么多年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消耗了大量的时间金钱,如果现在退出,真的会失去一切,所以必须硬着头皮继续打官司。

而2005年签订的合同,因为五年没有开工,已经到期,不得不重新签订。这意味着所有的工作都要重新从头开始。2011年终于再次拿到环保许可证的浦项也不敢声张了,打算秘密开工,但又出事了。一个叫做联合行动委员会的当地组织突然反对了。这个组织原本是支持浦项的,但不知为何又跳回去了。他们提出了29项要求。包括增加拆迁安置补偿费以及为每户被征地家庭安排到新钢厂工作。韩国人已经崩溃了,一开始是你主动配合,现在也是你百般阻挠。这种矛盾自浦项进入印度以来就一直存在。一开始,浦项之所以选择印度,是因为其对外国投资的热情很高。但自合同签订以来,印度政府一会支持一会反对。此后,浦项制铁暂时放弃决定工厂不建。2014年,印度中央政府突然宣布干预浦项钢铁厂项目,向浦项提供2082公顷铁矿厂积极推进土地征用。印度表示,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都强烈希望该项目能够尽快启动并运行。但显然,浦项没长记性。他们又相信了,这次浦项又重新燃起了希望。虽然这个项目从签约到现在已经十年了,原计划是2011年开工建设,浦江又花费重金上下打点,结果2015年又停工了。这回浦项长了记性,2016年正式宣布放弃该项目。回首12年一把心酸泪。诸如这样的例子还有日本投资印度建高铁,情况大同小异,就不描述了。很多的外资很难在印度站稳脚跟,这不完全是印度的问题,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但不管怎样,在阻止印度崛起的方面,没有人比印度自己做的更好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