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吉日嘎郎吐镇吉日嘎郎吐嘎查有这样一位蒙古族农民书法家,右手先天残疾的她,坚持用左手练习蒙古文书法二十余载,并无偿传授书法技艺、坚守传承民族文化的初心。
映入眼帘的都是她创作的书法作品。楷书、行书、草书、篆书、竹板书,或苍劲挺拔,或潇洒飘逸。作品主题涵盖疫情防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脱贫攻坚等领域,字里行间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那布查自幼热爱蒙古文书法,更深爱自己的民族文化。读书期间,她成绩优异,却因自身及家庭条件限制,中学毕业后便回家务农。命运的不公和生活的艰辛,从未阻挡她对蒙古文书法的学习和热爱。
那布查白天劳作,晚上研习书法,不知不觉竟能写到第二天凌晨两三点。她自制竹板笔、以不锈钢管当作镇纸,却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2016年,那布查参加了八省区首届蒙古文书法培训班。作为学员里唯一一个农民,一个用左手练习书法的人,她如期拿到了结业证书。这更加坚定了她通过自学提升书法水平的信念和决心。一有时间,那布查就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进行学习。天道酬勤,2017年,那布查成为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文书法家协会会员;2018年,她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文书法家协会第四届代表大会;2019年,她成为通辽市女子书法协会会员。
她先后参加了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暨满洲里市蒙古文书法协会成立“墨韵中华笔舞边城”主题蒙古文书法展、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文书法家协会与内蒙古师范大学共同举办的校园《博速必奇革》书法展览、沃德杯全国蒙古文书法展等区内外书法展,并获得多项荣誉。
“母亲在蒙古文书法上取得的成就让我感到很自豪。我会和母亲好好学习,将民族文化传承下去。”儿子秦敖日格勒从小耳濡目染,也爱上了蒙古文书法,趁大学还未开学,他每天都向母亲学习、请教。
作为蒙古文书法县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那布查在当地声名远播,很多学生家长主动上门,请那布查教孩子学习蒙古文书法。2019年,那布查把自己家作为公益课堂,利用周六、日,无偿为学生们辅导。她从最基础教学开始,一点一滴,将民族文化传承下去。虽然她十分严厉,但是前来求学的家长和孩子却络绎不绝,疫情期间才暂时停课。
“愿意向那布查老师请教,通过学习,我的蒙古语文书写得更加流利、规范了,进步很大。”吉日嘎郎吐中心校学生白玲梅收获颇丰。
为支持那布查义务教学、让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当地党委政府积极协调,正在为那布查筹建公益工作室。
“作为民族乡镇,我们十分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希望公益工作室的成立,能为那布查老师传承民族文化提供必要的保障和便利。”吉日嘎郎吐镇党委副书记王晓平介绍说。
“我热爱母语,我认为母语比我的生命更重要,我一定要传承好民族文化。”这是不善言辞的那布查最深情的表达。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草原客户端,关注更多内蒙古更全、更新的新闻资讯。扫描右侧二维码或搜索内蒙古日报(或直接输入neimengguribao)关注内蒙古日报官方微信。
,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Copyright 2005-2009 内蒙古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内蒙古互联网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507213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